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玻璃藝術制作工藝的成熟,藝術家為追求完美的個性,大量的使用綜合材料與玻璃進行融合、結合、組合,運用多種綜合技術來追求視覺上的造型美感,利用綜合材料豐富玻璃藝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綜合材料的使用,不同材質的對比,使玻璃藝術的情感語言和造型美感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至,在這當中綜合 材料也很好的彌補了玻璃材料的局限性,給觀眾帶來了單靠玻璃自身不能達到的更加強烈的感官刺激。
玻璃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材料具 有它特有的個性,折射光線是現代藝術家普遍應用的一種特性。玻璃對光線進行折射,改變光照射的路線,人們形容玻璃變幻多端、神秘莫測就是玻璃折射光線起了重要作用;變換空間是玻璃的另外一種特性,它的這種特性是依賴折射光來達到空間變換的,玻璃藝術形成的虛擬空間成為現代玻璃藝術家所認同的一種藝術表現形 式。那么玻璃是怎樣與其他綜合材料進行結合、融合、組合,充分的起到對玻璃的補充作用?正是論文的主要論點,也是本文論證的重點。
實踐證明,玻璃可以與其他材料結合、融合、組合成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在材料方面,石材、金屬、纖維、陶瓷、木材、藤條、皮革和紙等都可以與玻璃進行綜合匹配。
金屬與玻璃
1.玻璃與金屬的融合。
“火的張揚和冷卻后的擬物造型, 美的再現綻放出玻璃藝術的耀眼光芒,改變我們對周邊世界的感知”。這句話精確描繪了玻璃的特殊屬性之一,我們必須熟悉金屬的個性,才能很好的把金屬與玻璃 融合,金屬視覺效果上的冷硬、剛毅和它們的特殊的色澤都是他們與玻璃結合的切合點。在這里指的玻璃與金屬融合主要指的是玻璃與銅和鋁的融合,鐵在經過實踐 后證明也可以和玻璃融合,但限制條件明顯多于銅和鋁,成功融合的機率也不大。
金屬與玻璃融合的前提必須是玻璃處于融化的狀態下與銅與鋁進行融合。銅和鋁可以與玻璃外部融合也可以在玻璃內部進行融合。外部的融合,確切的說可以說成是玻璃與銅的結合,因為兩者是在高溫(880℃)的燒烤下,兩種材料的熔點不同,玻璃先融化,銅只在和玻璃結合的表面融化。內部的融合,前提條件(銅絲、銅片體劑偏小,玻璃作品體積偏大,玻璃與銅的體積成正比。溫度900℃- 1200℃左右)這樣的前提條件是銅能夠成功與玻璃融合的保證。銅在玻璃里面融化還原燒制后呈現天藍色,而玻璃的色彩是根據藝術家作品的需要,創作靈感的 要求去精心經營的,作品的沖擊力和戲劇性是可想而知的。很多現代藝術家利用銅這種材質固有的特性追求個性化,充分展現藝術家別具一格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鋁 與玻璃的融合也可以分為外部、內部的融合,外部的融合與銅有所不同,鋁的熔點比玻璃低,在與玻璃外部結合時,鋁在高溫下化成灰沫,作品成形后灰沫脫落,只 在玻璃的表面留下一層灰沫痕跡。戲劇性的留下了鋁塊的形狀,很像是在玻璃表面噴了銀漆的效果。內部融合與外部融合不同的是鋁化成灰沫后,盡數留在了玻璃的 里面,產生一種特殊效果,玻璃的透明與鋁灰沫的不透明形成鮮明對比,并且鋁塊(易拉罐等之類的鋁制品的形狀完好的保存在了玻璃里面,就像是在玻璃里面放置 了一件東西,另類別具欣賞性。)
2.玻璃與金屬的結合。
晶瑩剔透、冰清玉潔,給人已不可抗拒的誘惑,這是玻璃的另一種屬性。結合的含義:指兩種不同的材料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結合在一起。金屬與玻璃的結合方式多樣,現僅舉兩種結合方式。
第一種,在玻璃軟化的狀態(450℃- 650℃),玻璃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和金屬粘接到一起,根據玻璃品種的不同(鈉鈣玻璃可以和金屬進行內部的結合;氟化玻璃和金屬可以做外部的結合)。這 是因為相對來說氟化玻璃的硬度比鈉鈣玻璃的硬度強,與金屬結合就看不清楚,這樣金屬在玻璃內部結合時,通常都是使用鈉鈣玻璃。玻璃與金屬結合在現代裝飾藝 術中被人們廣泛應用,教堂的玻璃壁畫,落地窗的裝飾都用到了玻璃與金屬。當然在藝術作品中玻璃與金屬的結合也被許多藝術家充分地展現在作品中。一種標新立 異思想促使眾多藝術家深入探索金屬與玻璃藝術結合的多樣性、可觀性,追求完美的玻璃藝術
第二種:金屬與玻璃進行粘 接、鉚合、電鍍,還有前面提到的玻璃鑲嵌。這種結合方式非常多元化,幾乎不受條件限制,限制它的只是玻璃的狀態是在冷卻的狀態,成固體狀,這一階段人們通 常稱它為玻璃的冷加工,金屬除了可以與玻璃進行進行冷加工的結合以外,其他任何藝術家認為對表達玻璃藝術語言有幫助的材料,都可以隨心所欲的利用。如:玻 璃鑲嵌工藝是一種玻璃與其他材料結合的古老方法。早在中世紀,歐洲教堂的天頂壁畫就應用了玻璃鑲嵌,工藝師把鐵絲嵌入玻璃,在鋼鐵結構的框架里,透明彩色 玻璃和鐵絲、銅絲相互呼應,再加上藝術家對玻璃顏色的細心設計,精致的勾畫,“上帝存在與細節之中”。藝術家在平面的玻璃窗上盡情創造出唯美的藝術空間, 讓欣賞者不僅是觀察者,而且也成為享受這個空間的主人。我們可稱它為“美學空間”(AestheticSpace)。
結合:“金屬凝固的冷酷,玻璃靈動的造型──人性的化身”。金屬與玻璃組合和與金屬結合方式比較相近,但限制條件大大少于與玻璃融合,結合的條件,幾乎是為所欲為的去開發藝術的靈感。藝術家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更大,范圍更廣。
3.玻璃與金屬的組合
玻璃的透亮、變幻莫測的色彩與其豐富多元化的造型語言,使它備受現代藝術家的青睞。藝術家Colinreid的作品《危險的地方》(Ephemralcube)利用建筑常用的平板玻璃切割成條狀,把它們用鋼絲與鐵架絲環扣懸掛起來,作品連接方式形成一種構造不穩定性。其構造不穩定性的暗示,視覺上潛在的“不安全感”得以很好表現。這就是藝術家Colinreid要給觀眾呈現的一種屬于她自己的藝術感受。作品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不安全感”而且代表了現代藝術家在某一階段、某一時期的感受都有所不同的,形成不穩定與不安全感。這不正是藝術家心靈的寫照嗎?
進入20世紀,特別是20世紀中葉后,隨著先進的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的飛速發展,各種藝術新思維,新觀念層出不窮。后現代、概念、裝置藝術的出現,玻璃與綜合材料的結合方式更是以前所末有的方式紛紛呈現在世人面前。
總之,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 發展的今天,各種新思維、新觀念、新的藝術流派紛紛涌現。出現許多有素質、有修養的藝術家不斷和努力的探索現代玻璃藝術,綜合材料與現代玻璃藝術相結合的 方式日益豐富和完善,綜合材料的范圍越來越廣。就像藝術家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樣,新材料的開發與玻璃的綜合同樣具有廣闊的空間。 |